图书介绍

中国人口史 第4卷 明时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人口史 第4卷 明时期
  • 葛剑雄主编;曹树基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524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人口(学科: 历史 地点: 中国) 人口(学科: 历史 地点: 中国 年代: 明代) 人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口史 第4卷 明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对明代人口史研究成果的评述1

一、何炳棣的研究成果及其贡献1

第一章 绪论1

二、其他学者的研究4

第二节 明代人口史研究存在的问题:理论与方法8

一、研究内容的界定8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11

第三节 本卷的研究思路和内容12

第二章 洪武时期的户口调查18

第一节 洪武时期的户口调查18

一、洪武时期的户口调查:对户帖所作分析18

二、户口调查的局限:从户口比中发现的问题24

1.以福州府为例的讨论24

表目25

表2-1 元代福建地区八路的户口25

表2-2 洪武十四年福州府分县户口27

表2-3 洪武十四年建宁府分县户口28

2.以山西为例的讨论30

表2-4 洪武二十四年山西分府户口31

表2-5 洪武二十四年太原府分县户口32

表2-6 洪武二十六年京师地区分府(州)户口33

3.以京师为例的讨论33

4.以各省数据为例的讨论34

表2-7 洪武十四年、二十四年和二十六年分省户口34

5.小结37

表2-8 元代、明初怀庆、卫辉两地户口比较38

三、户口调查的局限:从性别比中发现的问题39

表2-9 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永州府户口39

表2-10 洪武二十四年江西若干县分类户口及男女性别比40

表2-11 洪武二十四年松江府、安庆府、广德州分类户口及男女性别比41

四、户口调查的局限:对内地汉族民籍户口的普查43

一、文献记载的混乱46

第二节 户口数据的汇总与编造46

二、从分府数据看洪武二十四年户口数48

1.京师地区分府户口48

表2-12 洪武二十四年河南分府户口51

2.洪武二十四年河南分府户口51

表2-13 洪武二十四年江西分府户口52

3.洪武二十四年山西户口52

5.小结53

4.洪武二十四年江西分府户口53

第三节 结论55

第一节 里甲制度与民籍人口57

第三章 洪武时期的户籍管理57

一、里甲制度的实质57

二、移民里甲:标准制度的产物60

表3-1 洪武四年254屯移民在北平府各州县的分布61

表3-2 洪武时期东昌府属七县的屯、里分布62

1.以华北为例的讨论63

三、土著里甲:标准制度的变形63

表3-3 洪武时期华北地区若干县的里数和户数64

表3-4 洪武二十四年兖州府属十县里数和户数68

2.以福建为例的讨论69

表3-5 洪武二十四年福建邵武县的乡、都、图、村分布70

3.以南方其他地区为例的讨论72

表3-6 洪武二十四年襄阳府各县的里数与户数74

4.小结75

一、卫所军户与州县军户77

第二节 卫所制度与军户77

1.军户的由来79

二、军户的由来79

2.军户户籍的管理81

三、军户的户均口数84

1.州县军户的户均口数84

2.卫所军户的户均口数89

四、卫所与州县之间的特殊人口91

第三节 匠户、灶户和陵户94

一、州县匠户和工部匠户94

1.灶户97

二、灶户和陵户97

2.陵户98

第四章 洪武时期的分府人口101

1.北平府102

一、北平102

第一节 北平、山东和陕西102

2.保定府103

3.真定府104

表4-1 嘉靖《真定府志》所载洪武十四年真定府21州县户口105

4.河间府106

5.永平府106

7.广平府107

6.顺德府107

8.大名府108

2.青州府109

1.东昌府109

二、山东109

9.小结109

4.兖州府110

3.莱州府110

表4-2 洪武二十四年兖州府若干县户口110

5.登州府111

表4-3 洪武二十四年登州府四县户口111

表4-4 天顺年间登州府各县里社数112

三、陕西112

6.济南府112

表4-5 洪武二十四年陕西分府人口估测113

第二节 湖广115

1.常德府116

一、湖南116

2.岳州府116

3.长沙府117

4.宝庆府117

5.永州府117

表4-6 洪武时期永州府分县户口的变化118

表4-7 洪武二十四年衡州府属四县户口数及天顺年间的里数121

6.衡州府121

7.郴州府123

8.辰州和靖州123

二、湖北124

1.黄州府124

表4-8 洪武时期襄阳府分州县户口125

2.襄阳府125

5.武昌府126

3.沔阳州126

4.德安府126

表4-9 洪武二十四年德安府分县户口126

表4-10 洪武二十四年、成化七年武昌府分县户口127

6.汉阳府128

7.荆州府128

8.安陆州128

三、小结129

表4-11 利用府级人口数及天顺里数对洪武二十四年湖广人口数的估测129

第三节 福建和浙江131

一、福建131

1.汀州府131

表4-12 洪武二十四年汀州府分县户口131

5.建宁府132

7.延平府132

2.邵武府132

3.福宁州132

4.福州府132

6.兴化府132

表4-13 弘治《八闽通志》所记洪武时期福建分府图数134

8.泉州府135

9.漳州府136

3.绍兴府137

1.杭州府137

二、浙江137

2.严州府137

4.嘉兴府138

5.湖州府138

6.台州府138

7.温州府138

8.衢州府139

9.宁波府139

10.金华府139

表4-14 洪武二十四年宁波府分县户口139

11.处州府140

表4-15 洪武二十四年广东分府户口141

第四节 广东、广西和四川141

一、广东141

二、广西143

1.柳州府143

2.庆远府143

3.梧州府144

4.太平府144

5.桂林府144

表4-16 洪武十四年全州、灌阳分类户口144

6.南宁府145

8.思明府等145

7.浔州府和平乐府145

三、四川146

表4-17 洪武二十四年四川分府人口估测147

第五节 京师、山西和河南148

表4-18 洪武二十六年京师分府户口149

一、京师149

二、山西和河南150

表4-19 洪武二十六年山西、河南分府人口估测150

一、辽东都司152

第一节 东北地区152

第五章 洪武时期的边卫和少数民族人口152

二、辽东以北少数民族155

一、北元残部156

第二节 蒙古156

二、兀良哈三卫159

三、其他蒙古部落160

一、北平行都司161

第三节 北方边卫161

1.万全地区162

二、山西行都司162

2.大同地区163

三、陕西都司165

1.宁夏诸卫165

2.绥德卫167

3.洮州卫和岷州卫169

表5-1 陕西行都司所属卫所的设置171

四、陕西行都司171

第四节 西南地区173

一、四川都司173

二、四川行都司175

表5-2 洪武年间贵州地区保卫的设置和分布177

1.军卫人口177

三、贵州都司177

2.长官(宣慰)司人口180

3.不在籍人口183

1.在籍人口:军籍与民籍185

四、云南185

2.不在籍人口190

第五节 湖广和两广191

一、湖广191

二、广西194

三、广东195

第六节 西藏和台湾197

第六章 明代的人口增长率198

第一节 对明代人口增长率的各种假设198

表6-1 洪武、嘉靖时期各省人口的变化199

一、河南202

第二节 北方人口的增长:河南与山东202

表6-2 洪武、永乐、成化、嘉靖时期河南分府人口203

1.开封府204

3.彰德府205

2.河南府205

4.卫辉府206

5.怀庆府206

6.南阳府207

7.汝宁府207

8.汝州208

9.小结209

二、山东209

1.登州府和莱州府210

表6-4 嘉靖五年山东分府户口210

表6-3 明代山东的户口变动210

2.青州府212

3.东昌府214

4.兖州府215

5.济南府216

第三节 北方人口的增长:北平和陕西216

一、北平216

表6-5 明代北平布政司历年在籍的民籍人口217

1.北京城217

2.北平(顺天)府218

3.永平府219

4.保定府220

5.河间府221

6.真定府221

7.顺德府222

8.广平府222

9.大名府223

10.隆庆州和保安州224

11.小结224

表6-6 明代陕西户口的变动225

二、陕西225

表6-7 明代山西户口数的变动226

第四节 南方人口的增长226

一、南京226

二、福建和广东228

1.福建228

2.广东230

表6-8 明代潮州府分县户口数的变动230

三、江西、湖广和四川231

1.江西231

表6-9 元代、明代历年南昌府在籍人口数的变化231

2.湖广232

3.四川234

四、小结235

第一节 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分布236

一、省界和府界236

第七章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236

二、洪武二十六年分府(区)人口密度239

表7-1 洪武二十六年分府(区)人口密度240

三、洪武二十六年人口的分布格局246

第二节 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248

一、东北及燕北蒙古地区248

1.人口的迁出248

2.人口的迁入249

3.元代的鼠疫和明初的移民251

二、华北地区253

1.战争中的人口死亡和外迁253

2.时代初年的人口迁入256

三、江淮地区(附湖南)259

1.战争中的人口死亡与外迁259

2.明代初年的人口迁入260

四、四川和汉中264

1.战争中的人口死亡与外迁264

2.湖广镇四川265

第三节 洪武以后的人口变动与人口分布267

一、东北和蒙古268

1.辽东268

2.辽东以北269

3.蒙古地区270

1.北直隶270

二、华北和西北270

2.山东272

3.河南273

4.陕西和山西274

5.西北其他地区275

三、南方各省275

1.南直隶275

2.福建275

3.浙江277

4.江西278

5.湖广和四川279

6.两广和云贵281

第八章 城市人口(上)282

第一节 北平(北直隶)283

一、北平城283

1.北平府城283

2.北京城285

二、普通府、县治城市290

1.资料和研究方法290

2.城坊和乡里292

表8-1 洪武二十四年北平城市人口估测292

3.府城和县城294

三、工商业市镇294

1.天津295

2.通州296

3.运河沿岸其他市镇297

第二节 山东299

一、普通府、县治城市299

表8-2 洪武二十四年山东兖州、青州两府城市人口估测300

二、工商业市镇301

1.临清301

2.德州302

3.济宁304

4.安平镇305

5.其他市镇305

6.小结306

1.南京307

一、区域中心城市307

第三节 南直隶307

2.苏州309

3.扬州311

4.仪征312

5.淮安312

6.太仓313

二、普通府、县治城市314

1.对有关资料的说明314

2.城里和乡里316

表8-3 洪武二十四年京师若干府、县治城市人口估测317

1.市镇分布320

表8-4 明代后期南直隶地区的市镇分布320

三、工商业市镇320

2.以吴江县为中心的讨论321

3.以常熟县为中心的讨论324

4.苏南其他地区325

5.苏北和安徽地区326

第九章 城市人口(下)328

第一节 福建328

一、城里和乡里328

表9-1 洪武二十四年福建各地府、县治城市人口估测329

二、区域中心城市330

1.福州330

2.泉州331

3.漳州332

三、普通府、县治城市333

表9-2 明代中期福建分府市墟334

四、工商业市镇334

1.对资料的说明336

一、城里和乡里336

第二节 江西336

表9-3 万历《南昌府志》(不含坊)与天顺《大明一统志》所载里数比较336

2.城里和乡里338

表9-4 洪武二十四年江西若干地区府、县治城市人口估测339

二、区域中心城市340

1.南昌340

2.抚州340

3.吉安341

4.赣州341

三、普通府、县治城市342

1.普通府城342

2.县城342

四、工商业市镇344

1.景德镇344

2.樟树345

3.河口346

第三节 湖广347

一、城里和乡里348

1.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中的记载348

2.其他地方志书中的不同记载349

表9-5 洪武二十四年湖广地区府、县治城市人口估测351

二、区域中心城市354

1.武昌354

2.荆州356

3.长沙356

三、普通府、县治城市357

1.中等府城357

2.小府府城、州城和县城358

四、工商业市镇360

表9-6 嘉靖时期湖广地区分府市镇362

一、六布政司城市人口的比较364

第四节 对明代城市人口的推测364

二、对其他地区城市人口的估测366

1.北方其他地区366

2.南方其他地区367

三、小结368

第十章 其他人口结构370

第一节 职业370

一、职业的种类370

表10-1 明代的“户役”种类及相关的职业372

1.卫所人口374

二、各种主要职业人口374

表10-2 明代若干府、州、县的军户375

2.匠户人口383

3.灶户人口385

表10-3 明代灶户、灶丁额386

4.渔户人口387

表10-4 明代河泊所的设置、撤减及鱼课钞额388

5.商人392

第二节 人口年龄和生育394

表10-5 明代1342个墓主死亡年龄395

一、死亡年龄395

表10-6 明代分区墓主死亡年龄397

表10-7 明代分省区成年人口死亡年龄398

二、育子率399

表10-8 明代1438年墓主育子率400

表10-9 明代北方、南方墓主育子率401

表10-10 明代安徽、湖南、广东三地11个家族人口的育子率401

表10-11 明代北方、南方墓主子代的育子率402

表10-12 明代拥有第四代人口的墓主育子率及墓主子代育子率403

三、小结404

第十一章 明末人口锐减405

第一节 自然灾害405

一、特大旱灾405

1.陕西407

2.山西408

3.河南410

4.北直隶410

5.山东和辽东411

6.南方地区411

二、崇祯大蝗灾412

一、山西414

第二节 鼠疫大流行414

二、北直隶416

三、河南和陕西419

一、陕西422

第三节 社会动乱422

三、河南424

二、山西424

四、湖广425

五、安徽425

六、四川426

一、万历年间北方人口的减少426

第四节 人口锐减426

1.山西427

2.北直隶427

3.河南428

4.陕西429

5.山东429

6.死亡人口的估测429

1.北直隶431

二、崇祯年间北方人口的锐减431

2.山西434

3.河南435

4.陕西440

5.山东443

三、崇祯年间南方人口的损失445

1.四川445

2.湖广446

3.南直隶(安徽部分)449

表11-1 崇祯年间的中国分省人口估测451

四、小结451

第一节 人口的两种属性453

第十二章 对明代人口和明代历史的新认识453

一、动物人及其行为454

二、社会人及其行为455

第二节 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456

一、人口迁移的几种模式456

二、人口增长的几种模式458

1.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密集区低于人口稀疏区458

2.人口增长速度:大城市低于小城镇更低于乡村460

3.某些特殊人群的增长速度不能等同于全体人口的增长速度462

4.中国人口史中的明代人口464

第三节 从人口史的角度谈明代历史的几个问题466

一、国家制度的变迁466

1.卫所制度466

2.里甲、赋役制度468

二、社会风尚的变迁470

主要参考文献472

索引484

卷后记524

热门推荐